学术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庄振华教授受邀到公司做名家讲座

日期:2023-05-04 点击数: 来源: 永利皇宫463cc

    2023年4月25日晚上永利皇宫463cc举办的德法哲学青年学者系列讲座第一讲在东荣大厦904举办。本期讲座由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庄振华教授主讲,讲座主题为“从《逻辑与实存》看德法哲学”。永利皇宫463cc王福生教授、袁立国教授、田冠浩教授担任与谈人和评论人外国哲学教研室郝鸿军主任列席了本次讲座。讲座由赵雄峰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赵雄峰老师受白刚经理的委托,对庄振华老师远道而来表示了热情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庄振华老师首先对本次讲座的主题作了一个简要的哲学史回顾和澄清首先,他认为一个国家跟另一个国家的哲学要产生关系,不能仅仅是一种“学徒”的状态,只有两国的哲学界有了深层次的对话,两国的哲学才能真正意义上产生关系。其次,庄振华老师认为这次讲座主要选定法国哲学家伊波利特而不是科耶夫是因为,伊波利特的《逻辑与实存》在解黑格尔时能够更加忠实揭示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进入到了黑格尔的本质论和概念论。第三,西方哲学有着形而上学或者说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德国古典哲学更是如此,而法国哲学极大的推进了德国古典哲学所遗漏的或者没有涉足的一些问题领域。

在作了以上澄清之后,庄振华老师进入了本次讲座的主题。讲座共分三个部分:一、黑格尔思想及其在德、法两国接受史略说;二、《逻辑与实存》的洞见与局限;三、由《逻辑学》影响史所见德法哲学之路。

    第一,从黑格尔思想及其在德、法两国接受史的方面来说,《精神现象学》非人本主义,而科耶夫在对《精神现象学》的解读中,抽离黑格尔语境后构造出的欲望、死亡、普遍同质状态等说法虽然有助于人们感受黑格尔思想的辩证特质并传播黑格尔思想,但因其抽象化与扭曲做法,实际上也在一定层次上对理解黑格尔起了阻碍作用。《逻辑学》中的本质论直指现代科学架构中的二元设定及其“不究竟”的出路(斯宾诺莎实体学说与雅可比直接知识说),可适用于简别自然科学、市民社会的被设定状态(Gesetztsein)。概念论实际上是德国古典哲学为现代生活提供的“阳春白雪”式罕见出路,然而提出后即被束之高阁。马克思、尼采等都受到本质论中设定性的影响,而伊波利特的《逻辑与实存》以意义解释“本质”、“概念”,在当时的思想语境下难能可贵地保存了黑格尔思想的一些“真精神”

    第二,从《逻辑与实存》的洞见与局限来看,正如德勒兹对《逻辑与实存》概括的那样,哲学是意义的本体论,意味着哲学不是人类学。黑格尔将本质改写为意义,意义不是现象彼岸的第二个世界(理智世界),而是这个世界的意义,黑格尔凭借对第二个世界的否认而得以将形而上学转化为逻辑;柏拉图已开始以意义代替本质,彼岸世界以主体的姿态转变为这个世界的意义,康德也践行这一替代;无彼岸意味着世界无彼岸,思想无彼岸,语言无彼岸。但是,这其中也产生了疑问,那就是如果《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区别(指人类学与存在的逻辑——引者按)真有那么大,如何安顿历史哲学与逻辑学的关系?将有限性引入绝对者之中后会否再回到新形式的人类主义?并且伊波利特没有注意到存在的表现(差异)不同于存在的矛盾,前者是源头,后者只是现象。此外,逻辑学也非人类学。我们不能将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存在的自我意识)改写为人的自我意识,对黑格尔而言,人不是最高的目的,人是存在的逻各斯之家,人的实存(生存)使得存在的普遍自我意识得以显现,逻辑与实存在此结合起来。所以,逻辑学与自然哲学的关系中,经过客体或客观性中的调解而达到的统一性(绝对理念),走向失落了的意义、直接性、自然



第三,由《逻辑学》影响史所见德法哲学之路方面来说伊波利特以后人们耳熟能详的“意义”、“人类学”、“实存(生存)”等概念,揭示了科耶夫一派黑格尔解读者很难洞察的本质论二元设定机理,使得潜在地受惠于伊波利特解读的法国结构主义、阿尔都塞、福柯、德勒兹的眼界没有落入人本主义与主体间性的哀怨意识式主体困境,功莫大焉。这在客观上也塑造了我们当今所见的法国思想遗产的高度与格局。然而意义理论毕竟还是服务于可理解性这一“回路”的非人本主义式人本主义。与黑格尔现实论(本质论第三部分)与概念论的原意相比,至少缺失如下思想:一是世界的绝对性与宇宙合秩序性;二是以绝对者自我实现为旨归的具体普遍性;三是高级科学(“客观性”二级层面)的可能性;四是“强”版本的绝对理念。

庄老师无论是谈伊波利特、还是谈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在庄振华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中讲座很快接近尾声。王福生、袁立国、田冠浩三位老师就他们各自关心的问题与庄老师进行了热烈的对谈与会同学踊跃提问,庄老师一一给予了耐心细致地回应。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朱光亚    图片:潘钰盟  朱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