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0日上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技术哲学学会理事长、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凡教授在学院做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技术哲学——技术哲学的转向与趋势”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永利皇宫463cc副经理王庆丰教授主持。刘猷桓、王跃新、李海峰、李慧娟等教师出席了本次讲座。
陈凡教授从“国外技术哲学”和“21世纪的中国技术哲学”两大部分对本次讲座的主题做了详尽的阐释。在第一部分,陈凡教授从技术哲学的“转向”、技术哲学的“特点”、技术哲学的“问题”等方面做了细致的梳理;在第二部分,陈凡教授从“建构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的指导思想”和“建构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的路径选择”两个方面做出了具体的剖析。
陈凡教授指出,现代西方技术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点,一是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的产业化和社会化;二是哲学理论自身的视野转向,即从自然本体论到自然认识论再到自然改造论的转向。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之下,德国哲学家E.卡普的《技术哲学纲要》的发表标志着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的生成。在技术哲学发展的历程中,存在着五次重要的转向,第一次是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经验转向”是把研究对象从原来抽象的、大写的或存在层次上的技术转向具体的、小写的或存在者层次上的技术。作为对“经验转向”的矫正,21世纪初技术哲学领域兴起了一股反思现代技术发展的“伦理转向”,以期重拾经典技术哲学的人文关怀和批判维度。在“经验转向”和“伦理转向”之外,米切姆提出了当代技术哲学的政策转向,他认为这一转向发源于环境哲学,并与前两个转向密切相关。随着北德克萨斯大学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的兴起,交叉学科转向逐渐进入技术哲学的研究视野。随后,皮特也对技术哲学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认为技术哲学也需要实现新的转向,皮特认为技术哲学研究需要一个像罗蒂所说的“语言转向”那样的转向。技术哲学五次转向构成了技术哲学从西方近代以来的重要的发展历程。技术哲学的发展历程凸显了技术哲学的四个特点,米切姆将这四个特点概括为技术哲学的四代发展,一是,以卡普、马克思等为代表的第一代人物,他们着重关注的是技术如何将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二是,以奥特加、海德格尔等为代表的第二代人物,他们呼吁人类要注意技术创造出的新的约束方式;三是,以尤纳斯、杜尔宾等为代表的第三代人物,他们试图在解放与约束之间找到新的方向;四是,荷兰技术哲学日益增加的影响力与工程哲学的兴起。尽管技术哲学在不断的转向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技术哲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重要的问题,如“两种经验转向的分裂”的问题以及“伦理转向倒退”的问题等。在充分阐释了西方技术哲学发展状况后,陈凡教授将话题转移到了“21世纪中国技术哲学”发展的主题之上。陈凡教授指出,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导思想来构建中国特色技术哲学。在构建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的路径选择上,我们要做到三点,一是要立足本土化,这是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的实践经验;二是要面向国际化,这是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的理论视域;三是要促进中国化,这是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的未来发展。
讲座结束后,王庆丰教授对此次讲座做了一个简要的总结。王庆丰教授指出,陈凡教授的精彩讲座为我们带来了四点启示。首先,陈凡教授对技术哲学史的演变历程的阐述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当代社会是一个被技术座架所控制的社会,是一个技术式的时代,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去关注技术哲学的发展;其次,刷新了大家对技术哲学的认识,因为很多人对技术哲学的了解仅仅停留在经典技术哲学的层次之上,例如海德格尔、西美尔等人所关注的技术话题;再次,让我们捕捉到了当代技术哲学发展的趋势,陈凡教授列举了很多的技术哲学家以及他们的相关文献,让我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技术哲学最新的发展趋势;最后,陈凡教授在讲座中指出东北大学哲学研究的四项基本原则:有特色才会有地位,有研究才会有水平,有应用才会有前途,有开放才会有发展。这样的理念为我们永利皇宫463cc的哲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